子宫腺肌病(Adenomyosis)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派生资本,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,导致子宫弥漫性增大、痛经、月经量增多甚至不孕。传统治疗方式往往以药物控制症状或直接切除子宫为主,但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,中西医结合微创保宫治疗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最佳首选方案。杨伟红主任将系统介绍子宫腺肌病的病因、症状,并重点解析中西医结合微创保宫治疗的最新进展,帮助患者科学应对这一“隐形的妇科杀手”。
一、子宫腺肌症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
目前已知,以下因素显著增加患病风险:
1. 子宫手术创伤史:剖宫产、人工流产、诊断性刮宫、子宫肌瘤剔除术等任何破坏子宫肌层与内膜之间天然屏障(子宫内膜-肌层交界区)的操作,都可能 为内膜细胞“潜入”肌层打开方便之门。
2. 多次妊娠与分娩:怀孕和分娩过程本身对子宫壁就是一种扩张和损伤,多次经历此过程增加了内膜“越界”的机会。
3. 慢性子宫内膜炎:持续的宫内炎症可能削弱内膜与肌层间的屏障功能。
4.年龄因素:好发于30-50岁的育龄晚期女性,尤其是接近绝经期的女性。可能与长期雌激素暴露及子宫经历创伤的次数增多有关。
展开剩余84%5.雌激素优势:腺肌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。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或作用时间过长,可能促进异位内膜的生长。
6. 遗传倾向:研究显示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可能增高。
二、难以忽视的警报:腺肌症的典型与不典型表现
腺肌症的症状个体差异很大,严重程度与病灶浸润的范围、深度以及子宫增大的程度并非绝对成正比。有些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(尤其在疾病早期),仅在体检时发现。然而,典型的“三联征”需要高度警惕:
1.进行性加重的痛经:这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!
特点: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,持续至整个经期甚至结束后几天。疼痛部位在下腹正中,常呈痉挛性、绞痛,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。疼痛程度往往随时间推移(数月或数年)越来越重,常规止痛药效果逐渐减弱。
根源:肌层内异位内膜出血、积血导致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大量释放;子宫整体增大、变硬、收缩不协调;局部炎症刺激。
2.月经量过多(月经过多)与经期延长:
特点:月经量明显增多,有大血块,严重者可能出现1-2小时就需更换卫生巾甚至发生“血崩”(大出血)。经期可能超过7天甚至更长。
根源:子宫增大导致宫腔表面积增加;肌层收缩乏力影响止血;合并存在的子宫内膜增生或息肉。
3.子宫增大:
特点:妇科双合诊检查可触及子宫呈均匀性、球形增大,质地偏硬,可能有轻压痛(尤其在经期)。增大的程度不一,有时可达妊娠2-3个月大小。
根源:肌层弥漫性增生肥厚及病灶浸润派生资本。
4.其他可能伴随的症状:
慢性盆腔痛:非经期也可能出现下腹坠胀、隐痛或性交痛。
贫血:长期月经过多必然导致缺铁性贫血,表现为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头晕、心悸、活动后气短。
不孕或流产:子宫内环境异常(炎症、结构改变、蠕动异常)可能影响胚胎着床或生长发育。但并非所有腺肌症患者都不孕。
压迫症状:显著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前方膀胱导致尿频、尿急,压迫后方直肠引起便秘或排便不适。
三、传统治疗困境
过去,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常陷入两难。
药物保守治疗(如止痛药、激素疗法):仅能缓解症状,无法根治,且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(如骨质流失、血栓风险)。
子宫切除术:虽能彻底解决问题,但剥夺了患者的生育能力,并对心理及盆底功能造成影响。
因此,个体化综合治疗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方向!
四、中西医结合微创保宫治疗: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
治疗目标:缓解疼痛、减少月经量、纠正贫血、改善生育(如有需求)、提升生活质量。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年龄、症状严重程度、生育要求、病灶范围及个人意愿。拒绝“一刀切”的方案。
(一) 药物治疗:一线选择,控制症状
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:如布洛芬、吲哚美辛等。主要用于缓解痛经,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作用。在疼痛开始时或预期疼痛前服用效果较好。
激素治疗:核心在于降低或对抗雌激素,制造“假孕”或“假绝经”状态,抑制异位内膜活性。复方口服避孕药(COC):通过抑制排卵、降低雌激素水平、使子宫内膜萎缩,从而减轻痛经和减少月经量。需周期性或长期连续服用。
孕激素类药物: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(LNG-IUS,如曼月乐):目前推荐的一线长期药物治疗方案!在宫腔内局部稳定释放高效孕激素(左炔诺孕酮),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萎缩变薄,显著减少月经量甚至闭经,有效缓解痛经,全身副作用小。一次放置可维持5年。
口服高效孕激素(如地诺孕素):专门研发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。强力抑制排卵和内膜生长,有效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。需每日服用。
注射长效孕激素(如醋酸甲羟孕酮DMPA):每3个月注射一次,抑制排卵,常导致闭经,从而缓解症状。
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(GnRH-a):如亮丙瑞林、戈舍瑞林、曲普瑞林。强力抑制卵巢功能,产生可逆的“药物性绝经”状态,显著降低雌激素水平,使异位内膜萎缩。
(二) 介入治疗:微创选择,保留子宫
子宫动脉栓塞术(UAE):通过股动脉插入导管,将栓塞微粒选择性注入子宫动脉,阻断病灶血供,导致异位内膜组织缺血坏死、吸收萎缩。
聚焦超声消融手术(FUS,如海扶刀):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波从体外精准聚焦于体内病灶,产生高温(60-100℃)瞬间灭活病灶组织,使其凝固性坏死并逐渐被吸收。
(三) 手术治疗:终极解决方案
l.子宫切除术:根治性方法。切除整个子宫(可保留或不保留宫颈)。
优点:彻底治愈,永不复发。
适应症:症状极其严重、药物治疗无效、无生育要求、已完成生育、年龄较大、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者。
缺点:失去生育能力,手术创伤及相应风险,可能影响盆底结构及卵巢功能。
2.腺肌症病灶切除术: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,仅切除腺肌症病灶,保留子宫。
优点:保留生育可能;术中可联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宫颈支神经阻断术,提高手术质量,有助于改善痛经症状、降低术后复发率。
适应症:病灶相对局限、有强烈生育愿望的年轻女性。
缺点:技术难度大,出血风险高,病灶边界不清导致切除不彻底易复发,术后子宫壁薄弱增加妊娠期子宫破裂风险,妊娠结局可能受影响。
(四)中医辨证施治:调理体质,减少复发
中医认为腺肌病与“气滞血瘀”“寒凝血瘀”相关,常用方案包括:
中药内服:如鳖甲煎丸(调节炎症因子,改善卵巢功能)、玄丹散结汤(联合地诺孕素增效)、益肾活血消癥汤(改善肾虚血瘀证)。
外治法:中药灌肠、穴位贴敷。
中西医结合优势:西医快速控制病灶,中医调理体质,减少复发。例如:GnRH-a(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,西药)缩小子宫后,联合中药巩固疗效。
子宫腺肌病不再是“必须切除子宫”的绝症!通过中西医结合微创保宫治疗,患者既能摆脱疼痛,又能保留生育功能,选择个体化最佳方案。请记住——你的子宫,值得被温柔守护!
作者: 杨伟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派生资本
发布于:上海市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