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讯(记者肖丽琼、实习生赵尹、彭馨仪)8月28日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——“城市更新”篇。会上,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万滋仁表示,为全力服务城市更新行动,湖北省自然资源系统立足“规划引导、政策保障、服务发展”,出台了一系列接地气、可操作的支持措施。
第一,强化规划引领,让城市更新“有据可依、有章可循”。
首先,高质量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富灯网 ,为全省每个城市画好了未来十到十五年发展的“总蓝图”。同时,积极协同各部门共同推进城市更新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,形成工作合力,确保专项规划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空间格局,并实现与详细规划的有效衔接。
其次,为了适应以存量空间资源为主的城市发展新阶段,持续深化详细规划改革。指导地方分级编制,先编制单元层面详细规划,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刚性管控要求。再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,有序推进实施层面的街区详细规划编制,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,以街区为基本单元推进空间整合和设施补短,努力打造全龄友好、功能完善的宜居社区。同时,鼓励地方结合实际,制定差异化的规划标准与管理规定,完善详细规划动态评估调整机制。对于城市更新过程中改善民生、完善功能、优化布局的“好调整”,探索建立分类简化程序,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加快办理、及时落地。
此外,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年一体检、五年一评估”的常态化实施监督机制,就像给城市做“定期健康检查”,及时发现问题、校准方向,提升规划响应速度和空间治理能力。
第二,创新政策供给,为城市更新“解难题、添动力”。
城市更新面对的大多是建成区,历史遗留问题多、利益关系复杂,单纯靠老办法很难突破。为此,湖北省自然资源系统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保障体系,拿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,努力打通规划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省级层面,针对强化土地要素保障,提出通过“弹性供地、空间复合利用、城乡资源互通、审批流程再造”,打通城市更新中“产业升级-空间重构-城乡融合-制度保障”的全链条,为存量土地高效再开发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持。针对地下空间确权难、城乡土地流动难、工业用地转型难等痛点问题,以空间资源重组、产权制度重构、供应模式重建三大杠杆,推动城市更新从“单点改造”转向“系统重构”,让土地用途更兼容、空间活力更充沛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电梯、内部综合整治等改造提升项目,我们通过制定豁免清单,全力为补短板、强功能的快速实施“开绿灯”。另外,为了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,盘活存量闲置土地,在优化地价计收规则、保障主体权益方面作出了规定。
在地方层面,各地也大胆探索,形成了不少好经验。武汉市推出了城市更新单元用地强度管理、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等配套细则;宜昌市聚焦危旧房改造,制定了从规划支撑到低效用地收储的一揽子支持措施;襄阳市尝试了建设用地混合利用和城市更新指标弹性管理方式;黄石市也在优化土地配置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推出了有力政策。
通过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们的共同努力,湖北已经初步形成“省级统筹政策方向、地市深化实施机制”的分级保障体系。并通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,逐步形成存量资源数量、权属清晰的统一底图底数富灯网 ,完善调查、登记、权益、规划、用途管制、执法督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,构成了支持城市更新的数据资源库和政策“工具箱”。
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